推进综合保税区政策创新和监管改革,建立与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相适应的海关监管模式,支持跨境电商、海外仓等新业态新模式的规范发展。
2024-07-31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7月30日上午10时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请海关总署副署长赵增连,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统计分析司司长吕大良,海关总署综合业务司负责人林少滨出席介绍情况,并答记者问。
海关总署副署长 赵增连:谢谢主持人。各位记者朋友,上午好!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海关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今天辛苦大家了,外边下着雨,大家还能赶过来参加发布会,向大家表示特别的感谢!去年9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红其拉甫海关全体关员的重要回信中明确了海关守国门、促发展的职责使命,强调要筑牢国门安全屏障,助推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开放。这是海关做好工作的总指引、总遵循。党的十八大以来,海关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下面,我介绍一下有关工作情况。守国门,就是牢牢守护国门安全底线,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我们坚决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严守口岸卫生检疫第一道防线、严把进口食品商品检验关,上半年,全国海关共检出各类传染病2.9万例,检出不合格食品商品3万余批。我们坚决守护国门生物安全,严防外来物种入侵,上半年,全国海关共截获检疫性有害生物3.7万种次。我们坚决守护口岸政治安全、经济安全、综合安全,强化口岸监管,加强综合治税,保持打击走私高压态势,上半年,全国海关共监管进出口货物27.3亿吨,征收税款1.05万亿元,立案侦办走私违法犯罪案件3000余起,案值540余亿元。我们坚决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坚决扛好维护国门安全政治责任,牢牢守住口岸防线、监管红线、安全底线。促发展,就是不断改革完善海关监管制度机制,提升监管效能和服务水平,为实现高质量发展贡献海关智慧和力量。我们着力加强海关政策措施高质量供给,近年来接续出台9份209条助企纾困、促外贸稳增长措施,出台支持区域协调发展政策措施12份227条。我们着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口岸营商环境,会同相关部委、地方政府连续7年开展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今年的专项行动已经在13个省(区、市)、20个城市有序开展。我们着力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持续加强综合保税区、自由贸易试验区海关监管制度创新,大力支持海南自由贸易港、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上海东方枢纽国际商务合作区等对外开放新高地建设。国务院复制推广的七批自贸试验区经验中,海关贡献超过了38%。我们着力加快培育外贸发展新动能,深化跨境电商海关监管改革,支持市场采购、海外仓、保税维修等新业态发展,主动服务“新三样”和中间品贸易。赵增连: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外贸年均增长1.6万亿元,这是什么概念呢?这个数相当于一个中等规模国家的年进出口总额。我国货物贸易总额连续7年位居全球第一,已成为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目前外贸企业数量比2012年翻了近一番。汽车、集成电路、锂电池等高技术、高附加值、绿色产品2023年出口较2012年分别增长了7.3倍、1.8倍、15.2倍。这些数据客观反映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外贸规模更大、结构更优、活力更强。在海关履行守国门、促发展职责使命,助推高质量发展进程中,改革提供了根本动力,发挥了“关键一招”作用。海关因开放而生,因改革而兴。在我国改革开放46年的进程中,改革始终贯穿了海关工作的全过程,从纸质报关到无纸通关,从“三互”大通关到全国一体化通关,从海关、检验检疫两次执法、两道手续到新时代海关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改革不断为海关监管通关赋能增效,无论是货物、物品、邮快件还是人员进出境检疫通关,都越来越安全、高效、快捷,基本实现了“管得住、放得开、通得快”的改革目标,企业群众的获得感、安全感不断增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行了科学谋划、系统部署,中央有号令,海关有行动。我们第一时间吹响了动员号,就在上一周,海关总署党委专题研究部署落实,还组织全国海关关长进行了两天的扩大学习,集中学习领会研讨贯彻落实举措。我们自觉把海关改革放到中国式现代化大局中去定位、去谋划、去推进,以智慧海关建设、“智关强国”行动为总抓手,加快推进海关现代化,以海关现代化服务助推中国式现代化。我先简要介绍这些情况。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刚才介绍到我国外贸的发展,从党的十八大以来,这个特点可以概括为“更大、更优、更强”,请问能否再做进一步的解读?此外,我国外贸高质量发展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谢谢。
赵增连: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外贸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23年外贸进出口总值较2012年增长超过了17万亿元,这个数字相当于一个外贸排在前面国家一年的进出口量。同期,海关监管货物量也大幅增长了54.5%,进入新时代,外贸的“蛋糕”更大了,高质量发展含金量也更足了。有这么几方面:首先,创新让中国外贸发展的底气越来越足。2023年,我国出口高技术产品同比增长6%,占出口总值的18.7%。自主创新品牌让中国潮牌如雨后春笋,从根植于传统文化的马面裙到功能多样的电子产品,不断在海外圈粉,2023年自主品牌产品出口增长9.3%,占整体出口的21%。其次,绿色成为外贸高质量发展鲜明的底色。我国出口的每10辆汽车中有4辆是电动汽车,每10辆轨道机车中有7辆是电力机车,出口的蓄电池近九成是锂电池,外贸出口的绿色属性更强了。这里我要特别说明一点,前段时间,有些论调炒作我国新能源产业所谓产能过剩,这实际上是伪命题,它既不切合实际,也有违市场经济发展规律。比如电动汽车,国际能源署测算,到2030年,全球电动汽车的销量将会达到4500万辆左右,这个数字相当于2023年全球销量的3倍、中国产量的5倍,我国的新能源产品不仅不过剩,反而丰富了全球的绿色供给,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贡献了中国力量。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了绿色发展的政策制度保障,未来中国的绿色产业一定会发展得更好。第三,区域协调发展稳固了外贸的底盘。东部地区是我国外贸的压舱石,进出口连续三年超过30万亿元。中西部地区有效承接产业转移,外贸占比提高了近7个百分点。东北三省进出口不断扩大增长,2023年增速比全国快了1.6个百分点。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重大区域战略已成为外贸的动力源。党的十八大以来,贡献了外贸增长的近六成。同时,中国的高质量发展也让全球贸易伙伴共享了中国超大市场机遇,海关坚决贯彻落实扩大进口战略,有序加大准入力度,目前在海关注册的进口农食产品境外企业已经超过了50万家。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累计进口超过150万亿元,年均增长4.2%,水果、化妆品、妇幼用品等消费品进口快速增长。我想说明的是,外贸的发展不是靠单边保护出来的,而是要靠开放赢得发展,靠合作求得共赢。“小院高墙”只会自我孤立,开放共享才是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下一步,海关将按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要求,进一步支持打造制度型开放新高地建设,持续推进综合保税区政策创新和监管改革,优化自由贸易试验区海关监管制度创新机制,建立与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相适应的海关监管模式,营造有利于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的制度环境,支持跨境电商、海外仓、市场采购、保税维修等新业态新模式的规范发展。加强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研究,充分发挥海关对外合作磋商机制作用,努力推动消除国外不合理的技贸措施,为外贸经营主体保驾护航,推动外贸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封面新闻记者: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及“智慧海关”,海关总署也表示,今年智慧海关建设进入全面实施阶段。请问,目前推进情况怎么样?下一步工作重点是什么?谢谢。
赵增连:这个问题请我的同事林少滨先生回答。
林少滨:谢谢您的提问。打造智慧海关是进一步推进海关改革的重要抓手。在实践上有需求,技术上有支撑,社会上也有期待,目前智慧海关建设已经全面展开,而且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这里,我跟大家重点分享智慧海关建设成效的三个关键词:安全、便利、高效。“安全”就是以大数据为支撑,运用智能装备构建国门安全的“智能长城”。精准防范和化解风险,比如我们在机检查验作业中,运用“智能审图”技术,准确识别进出口单货不符、夹藏夹带等风险,有效发现进境“异宠”等外来物种入侵,我们还精准打击武器弹药、毒品和濒危物种及其制品的走私。“便利”就是持续优化海关业务流程,实施顺势监管,最大限度便利人员和货物跨境流动。比如,我们正在推进“智慧旅检”,应用一体化智能通道、先期机检、协运机器人等新型装备,让广大旅客感受到“无感通关”便利。近期,国家放宽免签政策后,越来越多外国朋友来华旅游,他们在口岸感受到海关的智能通关新体验后,纷纷点赞。“高效”就是广泛应用新技术智能装备,有效提升风险甄别、监管检查、涉企服务等海关作业效能。比如,我们实行“智能非侵入式顺势监管”,做到进出口货物在船舶装卸或运输过程中顺势过机,实现“即过即查”;我们还试点“远程属地查检”,企业通过与海关远程连线,足不出户就能完成查检作业。智慧海关的目标是实现“无感通关、智能监管、无事不扰、无处不在”,以智慧海关之“智”服务强国建设之“强”,促进我国外贸的高质量发展。对标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的总目标,下一步,我们将聚焦流程优化、信息互通、系统集成,着力加快智慧海关建设进度,既注重稳中求进,也注重突出重点,我们的目标是力争到2026年建成智慧海关基本框架,到2029年形成智慧海关完整体系。当然,目前我们的智慧海关建设还是刚起步,今后建得好、建得快还需要社会各界,尤其是媒体朋友们多支持、多关注,给我们多提“金点子”,给我们提供智慧的源泉。
Previous:
人民币汇率快速反弹?下半年汇率到底怎么走Next:
出口好消息!美国又开始囤货了Previous:人民币汇率快速反弹?下半年汇率到底怎么走
Next:出口好消息!美国又开始囤货了